•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英语系
  • 高校“生产”的人才通过雇主的质检了吗? 丨 深读数据
  •   据报道,教育部预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34万人,就业问题再度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对于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作为利益相关方的用人单位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质检员。那么,促使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理由是哪些?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哪项能力?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他们又有什么改进的呢?

      麦可思曾经对大学毕业生求职看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个人发展空间”(76.6%)是201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方面,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

      而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给哪些毕业生递上橄榄枝?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首要理由是“专业对口”(64%),其次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格”(63%)。可见,专业、能力与知识是毕业生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是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因此备受用人单位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符合用人单位职场文化和价值观(46%)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较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我们同时了解和分析了用人单位未聘用毕业生的原因分布。“工作地点挑剔”“薪资福利期待过高”“职场价值观不匹配”是主要原因。职场价值观再次被提及。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用人单位主动解聘毕业生的情况是极少数。中国2017届大学毕业生中,仅有7%的本科生和6%的高职高专生曾经遇到被解雇的情况,但其解聘理由依然值得关注。从图4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解聘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为45%。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7%,其中33%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很满意,2%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很不满意。

      研究发现,在毕业生各项工作能力中,用人单位认为需求度较高的工作能力为“职业规范与职业”“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服务意识”“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小宁(化名)就读的湖北某工科高校从2013年起就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必修课,课程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有效沟通、自信、职业等方面的内容,不仅有很多互动体验的实操环节,授课老师还会邀请基层和重点单位就业校友和毕业生分享职场的心历程。夏沫到底爱谁通过学习,小宁为今后的工作储备了大量实用的技能,因此,在步入职场后,她能够迅速地适应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数据同时显示,随着各项工作能力的需求度下降,其满意度也随之降低,研究能力、国际视野的需求度分别为4.0分和3.8分,其满意度分别为78%和71%。这说明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对接用人单位需求,集中资源提升毕业生相应的关键能力,而对于需求度不高的能力则相对减少了关注。

      在个人素养方面,用人单位需求度较高的个人素养为“积极的工作态度”,其次是“学习的意愿”“对的适应性”。随着各项个人素质的需求度下降,其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创新意识的需求度为4.2分,满意度为76%。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也做到了较好地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

      在掌握的知识方面,用人单位需求度较高的知识为“专业知识”,其次是“与行业相关的知识”。随着对各项知识的需求度下降,其满意度也随之降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度为4.0分,满意度为80%。

      麦可思数据显示,58%的2014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该比例为61%。升职加薪几乎是所有职场人的工作动力,而在用人单位看来,哪些因素会让它作出这样的决定?

      让利益相关方参与办学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毕业生服务的用人单位,它对人才培养环节和教学有什么意见?

      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用人单位认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其次是“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过程来看,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次是“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发展对接”。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整个培养过程还是教学来看,加强实习实践是雇主的首要改进需求。不少高校的就业质量年报也显示,毕业生非常看重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经历,甚至认为学校应当提高这方面的服务质量。

      在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方面,高校或许可以参考一些国外的案例,大学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体验式学习中心,并让教授也积极参与进来。校方希望教授在学生参与社区的服务性学习或其他实习实践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术。

      佐治亚大学自2016年秋季开始,就要求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体验式学习,即通过服务性学习和实习等活动,将学生的学术基础与课堂外的世界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了专业课程的设置,乔治敦大学英文系开设的博士课程着重为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该课程要求学生到人文相关领域的非营利、营利或机构实习。校方负责人表示,市场正变得越来越跨领域,学校必须作出改变,学生需要精通他们的专业,掌握技术能力。

      除了实习实践,校企合作、对接企业和行业需求,强调的是培养需求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这反映出高校可能需要在此方面再下些功夫。

      人才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者,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的接收者和使用者,高校需要切实和用人单位做好需求对接,并且根据反馈及时改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就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