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求职者李文星被进入静海传销组织的经过查明,5名涉案人员被刑拘。当天,天津市委委赵飞下了道死命令:决战20天,彻底清除全市非法传销活动,打掉传销团伙,打不净,不、不收兵。最近几年,者群体发生较大变化,由农村、打工青年,发展成大学毕业生为主。有反传销人士说,解救的上百名者中,80%是大学生。(8月7日《新京报》)
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找工作,但疑传销组织,7月14日,被发现溺死在水坑里。他的死因是否与传销组织人员有关,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不过,李文星的死,再一次掀起对非法传销的热议。天津市也要辖区内的非法传销。
虽然李文星的死因还需要警方进一步调查,但传销是李文星的诱因,这谁也无法否认。如今,传销组织的涉案人员已经被警方刑拘,人们的心中稍安。众所周知,借助于网络,传销行为的隐蔽性、危害性更大。警方不遗余力地打击传销并那些传销组织者,这些都是应当的。可是,打击和毕竟是事后之举,虽然有亡羊补牢的积极意义,但还算不上是良策。防患于未然,让更多人认识到传销行为的特征、危害性,进而远离传销行为,避免上当,才是。
职能部门打击传销力度不够,让传销组织招摇过市,这无需赘言。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教育也该对传销说“不”。在我们偏驳的印记中,受进入传销组织的,都是那些没有知识、没见识的人。现在,反传销人士说,他们解救的上百名者中,大学生占80%。如此的信息,了我们僵硬的记忆,也难免让大家滋生疑惑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怎么就成为了容易受传销组织的的群体呢?
大学生沦为传销的重灾区,这既说明他们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恐怕也与现代大学教育中就业指导的缺乏、脱节乃至错位有关系。按理说,大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安排相应的就业求职指导,每一所大学都应当有这样的机构,来帮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场员工的角色转换。可是,现在有那么多的学生落入了传销组织的泥淖,当前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之薄弱,就显而易见了。
在笔者看来,大学安排的就业指导,首先,从指导内容看,大学应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求职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地投送简历,如何提高面试成功率,如何寻找专业对口的岗位等等。其次,应从传授劳动法方面的法律知识,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再者,要总结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汲取经验教训,避免落入传销组织的。最后,就业指导应当是按照必修课来对待,而不是让学生选修,而且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指导,包括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在就业指导环节避免大学生沦为传销者,这不是釜底抽薪的上策。不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就业指导不能缺席。在大学生成传销重灾区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就业指导去哪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