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协同开展就业指导;学业、职业、创业“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时间、理论、实训“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协同开展就业指导;学业、职业、创业“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时间、理论、实训“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召开的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各地要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加强就业指导。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要通过“三全育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全员”“全方位”“全程”齐头并进,精准切入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rixifu
落实高校育人职责。一方面,设置就业指导机构。聘请职业导师,定期解答学生的就业疑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问诊”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通过“一对一”帮扶、学术沙龙等形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邀请就业中心、高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的老师加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组织活动整合各类资源为毕业生服务。校友是高校宝贵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可以通过聘请观测员和校友理事的方式与校友形成有效关联,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开展职业沙龙,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推动就业服务信息化,打造高效的网络平台。就业指导不应限于讨论,还应重视能力提升与择业体验,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向网络化迈进,充分利用微信群、平台与QQ群等媒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一方面,实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鲜活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社会单位与企业不能仅仅提供实习场所,而要主动和家庭、学校加大联系力度,制定出符合单位要求、具有专业特色与院校特色的协同就业机制,开展职业培训,让学生提前适应校外生活。另一方面,以“全员育人”为基础搭建校企联动机制。校企联动机制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利用学校接触学生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从主体教育的角度来看,“全员育人”的重点是强调育人机制的全员性,高校老师要增强感与协同性,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技能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形成规范的考核方案与课程标准。
家校联合营造育人氛围。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后盾,一方面,父母对学生的要求要贴合实际,配合学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就业观。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亲友面前不、不攀比,不将个人观念给孩子,当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配合学校开展压力疏导与就业引导。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就业状况与形势,提升学生与家长在就业工作上的协同性。
就业指导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高校,其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要以思政教育课程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与发展观。因此,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时必须看到不同学生的差别,有针对性地推进其全方位发展。
做好学业和升学指导。大学生能否就业和知识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完整的知识框架、熟练的专业技能,都是就业发展、满足社会要求的基础。因此,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应当了解前沿信息,以本专业需求为导向掌握信息。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细致、专业的咨询服务,同时结合个人发展,引导学生作出最佳选择。
做好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指导。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都存在迷茫、“佛系”等情况,对此,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加强心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结合就业、市场形势、个人特长、学识兴趣设置职业发展规划,具体可以分成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老师必须灵活应用职业生涯设计理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科学勾勒职业框架,提升就业水平。
做好择业与创业指导。所谓择业指导,就是带领毕业生研究就业形势,整理相关信息,让广大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择业技巧,让其就业定位更加精准。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毕业之后通过自身智慧、专利成就、科研,以社会风险投资为背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选择。因此,就业指导必须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提升创业意识,引领学生发挥所长持续打拼,从而创造出别样的舞台。
以时间为做好就业指导。对不同年龄与年级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与就业方案。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对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认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与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落实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规划。大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已经趋于成熟,并且掌握了部分专业知识,此时需要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实践工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三、大四的学生正处在就业和考研的分水岭,对于考研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报考与复习指导,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小组讨论、面试技巧、简历撰写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对于没有动力与目标的学生,做好心理帮扶与压力疏导。当然,除了要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外,还应当充分运用竞赛活动与时间节点强化育人效果。如,通过“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达到“全过程”就业指导的效果。
以理论为依据丰富就业指导。为深化就业指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就业意识,从观念、思想上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已经基本掌握就业方向的学生,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就业决定与想法,针对各种选择,提供相应的协助与。对于毕业后想直接上班的同学,帮助他们了解找工作的方式,关注相关企业,同时引导其在空余时间投入社会实践。对于有考研、考事业单位目标的同学,成立小组培养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会提前了解就业形势,此时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模拟招聘会等形式提升其就业能力。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要帮助其了解相关院校的招生专业与招生目录,引导他们选择考研专业、拟定学习计划。
以实战训练为准则拓展就业指导。首先,做好思想引领。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到基层锻炼。其次,开展各种专题性。邀请专家探讨就业形势,联系校友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就业经验与。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支一扶”等项目。最后,引导大学活就业。鼓励那些专业成绩突出、创新意识强的同学灵活应用自身特长,投入到专利研究与项目开发中,以达到自主创业的目的;对于有职业目标的同学,通过实践锻炼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
【注:本文系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项目编号:JJKH20200860JY)】
①吴玉程:《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Z2期。
②郑、、杨栋强:《“三全育人”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教育(高教)》,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