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
2002年的时候,在国产乘用车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的是德系品牌,在宝马成立之前,仅南北大众两家就几乎占据了40%的市场;自主品牌则依靠集体的力量,众多企业共同出力,位列第二;而日系品牌在丰田大举进入中国之前主要靠长安铃木和广州本田支撑起了约16%的份额。美系和法系当时力量都还不太强,通用主要靠别克新世纪、GL8和赛欧,雪铁龙则依赖富康和爱丽舍贡献力量。而韩系品牌在2002年时还非常羸弱,只有东风悦达起亚在小型车市场稍有。
但是,随着各大型跨国厂商的战略规划调整和实施,各大制造商在中国的布局逐渐完善,各系别主要品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发生大幅变化。从2002年到2004年,德系品牌失去了约13%的市场份额,下降非常迅速。虽然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仍位列第一,但与处于第二名的日系品牌差距已十分微弱;而日系企业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各自以25.3%和22.4%的市场份额分列二、三位,二者相似之处是均靠集团作战为主,旗下拥有众多品牌。而不同的是,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呈迅猛上升势头,自主品牌则在各大国际厂商的冲击下,虽然品牌数量越来越多,但总体份额却未见长。此外,美系和韩系品牌则处于上升之势,尤其是韩系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各自在小型和紧凑型轿车市场表现十分抢眼。而美系则是稳扎稳打,上海通用在品牌建设上投入了很大力量,其多品牌战略以及异常准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使其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另一美系巨头福特经历了初期的不适后也逐渐实力。法系品牌从2002年到2004年市场份额也呈下降态势,其目前在国内的惟一合资企业———神龙汽车去年表现一般,直至标致307下线状况才稍有好转。
接下来,我们分别就每个系别做具体的分析。
德系
从德系市场份额组成可以看出,德系企业市场份额下滑较快,其主要支柱产品来自紧凑型和中型轿车,但这两个市场目前都面临众多新产品的挑战和竞争。2002年,国产紧凑型轿车仅10款左右,中型轿车仅7款,到了2004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上升为20款和15款左右。所以,虽然两款老车型捷达和桑塔纳月销量一直稳定在万辆左右的高位,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以及宝来也表现不俗,但其在2004年贡献的份额(18.4%)比2002年(28.6%)却跌落了1/3以上。而德系中型轿车2004年贡献的份额(3.6%)较2002年(6.2%)下降近40%,其中主力车型帕萨特销量也下跌了。作为支柱的两个市场多年都没有可以起支柱作用的新产品进入。此外,波罗和高尔入市后在小型轿车市场表现平平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而宝马表现差强人意,加之去年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奥迪A6也受到多方挑战,这些共同影响造成了德系产品总体市场份额的下滑之势。
近期除了去年底大众宣布减资外,年初帕萨特B6之争沸沸扬扬,以及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开迪一款特定细分市场车型明确入市,这些对德系企业在华发展都没有积极消息。如果不能有所改变,德系企业未来的市场表现将不容乐观。
日系
企业市场份额呈强劲的上升之势,其在各个细分市场均有涉猎,并且各自都表现不俗。除了微型轿车市场和MPV市场所贡献份额有所减少外,日系产品在小型轿车、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以及SUV市场都表现突出,对总体市场占有率所贡献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具体而言,在微型轿车市场,长安铃木从早期的一枝独秀到目前被众多自主品牌产品围追堵截,已有力不从心之势,2004年销量小幅下滑。在小型轿车市场,三厢和两厢飞度在2003年和2004年相继上市,并受到广泛追捧,表现抢眼。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花冠和福美来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再辅以威驰和阳光的稳定表现,整个日系产品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从2002年到2004年可以说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考虑到近两年来紧凑型轿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一表现就更可贵了。而在中型轿车市场雅阁的表现可以用骄人来概括,其销量自2002年以来年平均增长近50%,在中型轿车市场处于排头兵的,加之马自达6的发挥,使得中型轿车产品对日系企业整体市场份额贡献稳步增长。此外,MPV市场也是近两年来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瑞风、风行等产品表现突出,而奥德赛和普力马等日系品牌却表现一般。最后,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日系SUV产品数量众多,帕拉丁、CR-V、欧蓝德等7款车型虽然各自销量都不太大,但积少成多也贡献了相当的份额。
全面来看,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系企业目前在中国的全面扩张野心可见一斑,而且其后劲之强一定已经让其他竞争对手感到紧张。
美系
市场份额总体上呈稳定上升态势。美系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产品也覆盖了从微型轿车到中大型轿车以及MPV和SUV在内的几乎所有细分市场。在微型轿车和小型轿车方面,随着众多自主品牌蜂拥而入这两个市场导致竞争加剧,美系产品表现不佳,一方面Spark在奇瑞QQ的挤压下勉强支撑微型轿车市场;而小型轿车方面赛欧的销量在2004年虽有所上升,但嘉年华和赛欧SRV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一款凯越就为美系品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撑起了一片天空,其独自贡献了3.7%的市场份额。在中型轿车市场君威在和雅阁的竞争中暂时落于下风,幸好2004年蒙迪欧上市后表现不错,才了中型轿车总体市场份额没有下滑。今年伊始,各大厂商在这一市场的争夺不作任何铺垫已直接展开,如果没有更大动作,在这一市场美系产品恐难与日系产品争风。MPV市场GL8虽处于排头兵,但近两年来几款价位偏低的国产车型催生了MPV市场价格战,GL8价格从上市初期的30余万元落到目前主要在25万~30万区间,由此可见这一市场的竞争亦是日趋激烈,GL8能保持如今的表现已相当不错。而在SUV市场美系品牌整体表现不佳,吉普2004年业绩欠佳,金杯通用又宣告停产。
长远看,上海通用整合品牌构架,未来雪佛兰品牌将担当冲击中低端市场的重任,加之长安福特也势必继续发力,这些都将共同促使美系企业在未来中国市场表现被看好。
韩系
虽然从总体上看韩系品牌市场份额还不太大,但其上升势头非常迅速,不容小视。从产品组成看,韩系品牌除了在小型轿车市场一直有较好表现外,在紧凑型和中型轿车市场都是一炮打响,尤其是紧凑型轿车方面,伊兰特推出当年即表现强劲。虽然在MPV和SUV两个市场表现一般,但考虑到韩系产品的长处在于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以及迎合中国人审美观的外形,劣势在于品牌缺乏历史,故其未来主力市场还是在小型、紧凑型和中型轿车三个市场,尤其是前二者。另外,韩系企业现代在2003年单车利润超过4万元,排名第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交司),故而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保持价格上的杀伤力,但其是否会通过进一步降价来扩张市场份额值得关注。
法系
目前只有神龙孤军奋战,其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尤其是2004年,而且与其他一些企业销量增加份额降低不同,神龙2004年销量也有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品线较窄,主力车型较老。另外虽然富康、赛纳、标致307等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但都在紧凑型轿车一个市场中。
今年对于神龙汽车将是战略调整年,核心任务是节省成本,新产品推出将主要依靠改款升级,比如富康在今年改了发动机,加强了宣传,情况有所好转。预计在2006年神龙将会有比较大的作为。
自主品牌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所谓的自主品牌中很多车型其实是属于使用国外车型生产许可证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但我们意在探究每个系别各组成部分发展状况,所以我们以品牌为划分标准,接下来分析我们的自主品牌厂商们。
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所占份额虽然一直在20%以上,但是随着际巨头加大投入,其下滑势头逐渐。从具体细分市场看,自主品牌依靠价格优势在微型和小型轿车市场表现较好,获得了一定市场。另外在中低端的MPV和SUV市场(尤其是后者),长城、长丰、江淮和东风柳汽等国内企业业绩不俗。而在中型及以上市场,随着消费者价格度不断降低,自主品牌在品牌、技术等各方面的劣势使得其竞争力还非常有限。红旗旗舰虽然是目前在大型(豪华型)轿车市场的惟一国产车型,但每年百辆左右的销量使其还只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能源、环保、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以及汽车迅速进入普通家庭,微型和小型轿车将得到较大发展,并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另外,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两个市场已经打下一定基础,而国外品牌大多还未大举进入这两个市场,这为国内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从长远看,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重点应在这两个市场,应致力于设计和制造符合普通大众需求的车型,如小排量,低油耗,经济实用,价格便宜,质量可靠。
小结
目前国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占据了绝对强势,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大多只是在中低端市场比较活跃。而在各系别中,目前德系品牌虽然还处于榜首地位,但与第二名日系的差距已非常微弱,且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而日系、美系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保持良好上升势头,在各个细分市场取得全面发展,其中尤其是日系的突飞猛进值得关注,其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超越德系成为新的排头兵。韩系在某些细分市场会继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而法系则由于车型风格可能会逐渐在晚些时候开始竞争优势。自主品牌目前则应立足微型、小型轿车为代表的中低端市场并开拓出一片天地。(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