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一场繁华的祭祀】冯三石中国当代实验艺术装置行为作品展
与会艺术家与领导
艺术家冯三石先生
【多元臆像】艺术系列事件合作参与艺术家冯三石先生
【多元臆像】系列事件策划人,青年艺术家吴昊先生
齐鲁网12月14日讯(记者 周明秀)12月13日上午十点三十分,由坊子区委部主办,民革坊子区支部协办,市坊子德日建筑办公室、山东三维华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缅怀:一场繁华的祭祀】冯三石先生中国当代实验艺术装置行为作品展于市坊茨小镇开展。
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六个时间里,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中外的“南京大”。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为了祭奠南京30万遇难,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坊茨小镇决定于2014年12月13日举办“缅怀:一场繁华的祭祀” 冯三石中国当代实验艺术装置行为作品展。以此悼念南京大七十七周年。本次中国当代冯三石主题装置行为展也是【多元臆像】艺术事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元臆像】之第二章第一场),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行为艺术在山东领域的形成和发源。为日后山东地区多元化的当代及行为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标杆作用和影响。
冯三石老师表示:“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忽视自己的英雄,追求幸福的后人不会遗忘先辈的。无论我们静默,还是走进纪念馆做一次深情的凝视,都有一种继往开来的豪迈动力在血脉中流淌,如此实实在在”。
本次艺术行为活动背景在于,2014年12月13日系中国首个“南京大公祭日”。以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角,以作品的形式(行为)来表达对“南京大”缅怀和纪念,突破以传统手法的形式,具有极强的视觉、感官冲击力和独到性。
策展人吴昊先生表示:“冯三石“装置行为”等当代实验艺术作品实验尝试,从《朱砂》到《麻》在山东已经走到了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形式的前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装置行为作品展这种形式在山东首次出现,是目前山东唯一的当代实验艺术形式的践行者,这种艺术行为的特性在当代的山东艺术圈是种里程碑式的斐亹”。
【多元臆像】艺术事件【缅怀:一场繁华的祭祀】装置展及作品行为实施章程:
第一幕\ 12月12日布展(缘起之时)
第二幕\12月13日上午实施装置行为(化果之日)
第一场:
时间12月13日开展当天,将装置麻绳归置,剪断麻绳 (“生命之线”)
第二场:
泼“红”色颜料将部分沾染颜料的草芥点燃(野火之舞)
第三场:
将部分沾染红色颜料的草芥点燃(缘起缘灭)
青年艺术家吴昊为冯三石先生撰笔艺术(活动)评论有些岁月,我们拿什么缅怀
很多陈年过往,大都付诸东流,就像消逝的青春,和挥霍掉的年华,一切烟云,转瞬即幻化于无形。曾经的呐喊声也湮没在流年的长河中。曾经这些“真切”的“实相”和“有力”的“咆哮”最终变得苍白与无力。
人们口中总是说着“向前看”,却很少有人去缅怀过往,我们就像缺少根基的落叶,目标“向前看”却在一直坠落,这或许,就是让一切变得无力和消极的所在。
写在前面
缅怀:这一场叶落繁华的
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三石先生,要从那次在坊茨小镇的当代艺术座谈会说起了,兄长张华午后至电于我,说不日在坊茨有个当代艺术座谈会,邀我去参加主持一下,问我可有意向和时间,出于兄长的好意,我便应允下来。因是时间较急,我并未细心准备,只想先去接触一下与会的座上宾,叙侃小记。就是那次会面,有幸相识三石先生。三石先生,是坊子人,自幼生长于山东的他,骨子里有着北方人特有的淳朴和,也许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影响了他在艺术风格中探索的独特形式。这些年游走支教于非洲的他,随着对传统绘画与工艺美术的深入探寻,在其原本的艺术风格中融入了大量的原始的自然情调,又用后现代的表现手法将作品注入天真与浪漫人文情怀。就如同萨尔瓦多达利那样用看似“超现实”的事物的解析后加以,产生出不可思议的艺术花火。在当今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显得“格格不入”的同时别具一格。
众人亦云,艺术是个相互取法的递进。在与先生的几次论道中幸知先生对艺术的见地诚与我有几分相似,故,畅怀艺海,侃侃而谈,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信缘,人命中有些事,有些光景,或早已注定。就像是三石先生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各种的巧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背景下诞生的这样一个作品。《麻》本身就具有了时代的特定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符号”,这种含义并不是艺术家刻意去赋予的,而是自认而然的应运自出,是时代、是历史的产物,三石先生将其成型,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所谓“当代”亦不过是前卫意识的突破性,观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式作品之繁杂,内容则多是空洞与浮夸,我并不能苟同那是“作品”,艺术不能没有思想就像人不能缺失。而特别是“装置行为”更是一门回归本初,回望人文与人性的艺术。的是感性混同的糅合。就像“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三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你能感受到他赤子般的热诚和真挚,从坊子到非洲,从走出国门到游子回归,从装置作品《朱砂》到《麻》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探寻“心灵家园”的一个周而复始,而这“家园”就是艺术。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极具感染力的纯粹性和十足的装饰韵味,根本有别于单纯装饰重视觉轻主题的单一劣势,摆脱单方面脱离主体的形式美,作品内容具象与抽象的并存,在所谓“不和谐”中求和谐,很高的艺术造诣及美学素养。
艺术家究竟是什么?可能,就是个记录者吧,记录一份情怀,所以艺术家首先一定是个真诚的孩子,敢于历史,敢于承接未来。三石先生身上有这份担当,即艺术需要传承同时也要,如同与只一线之隔。眼下这个商品社会,没有多少人在意往昔,追忆根基,这次装置行为作品展的《麻》则是一场对生命的和根基的追寻。没有那种课题和理论不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面对那些逝去的岁月、年华、生命我们何以缅怀,何以怀念,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而三石先生用对生命、事件的理解转换成作品去解读,这种行为可能会传达的更为直观,即便多年后,当再次回味这次事件,也依然可以清晰折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独特寓意。所谓“万法皆空,不空”,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麻》只是那棵“因”树上结的“果”,有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解读。人生本就是场五味具杂,苦乐参半的。唯有真情实感的体味这多情离别的苦痛才能品尝出人情世故的沧桑,“”便是作品,“真谛”则为灵魂。每当我感受冯老师的“”的时。都有种凭虚御风的淋漓震撼。
亦附诗云:花开花落,都是繁华,缘起缘灭,皆为。
透入微凉,轻点烛火,残拾落叶,清扫哀伤。
文\ 吴昊 2014年12月11日于大妙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