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16年明确提出了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学院外语系始终以专业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精品课程为抓手,本着“凝炼专业特色,打造精品课程”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外语能力课外拓展提升体系等方面,紧随外语教学的新和新趋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立足于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征,外语系以“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专业复合,凸显语言实践,融合文化,培养多元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思。实行“基础知识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夯实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实现与相关行业以及社会需求的对接。目前,外语系已经确定外语专业与教育、商务和旅业对接的思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教授,对专业教学提供指导和咨询。外语系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能力要素设置课程模块,并进行多元化课程体系的重构,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夯实语言基本功是彰显学生的专业本色,而加强专业复合则是凸显专业特色,体现与行业的对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基于正确的引领,近年来,英语和日语专业的专业四级通过率都在90%以上,学生的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也稳定在10%左右。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基于外语学习的特点,外语系提出了构建“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和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外语课程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可操作的语言习得项目和任务,为学生创设语用,使学生通过表达、表演、、辩论、沟通、协商、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任务的完成,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的语言习得。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对语言技能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基于“强化技能,突出实践”的人才培养,外语系围绕听说、阅读、写作、翻译四大模块的课程教学,构建了相应模块的语言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所有实践课程计入学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程实践活动,开展课外自主学习。
外语系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社会资源平台的作用,尤其常重视与国外伙伴院校的交流和国内重大活动的参与。比如接待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学生代表团、科罗拉多波尔多大学学生班、纽大学学生夏令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大赛、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等。
外语系已经构建了由文化论坛、学生外语调频台、外语角、外语学习网站、外语话剧社、外语公共和辩论协会等各种机构和外文电影配音大赛、写作大赛、宿舍口语大赛、比赛、模拟联合国、话剧表演大赛、外语大赛和翻译大赛等一些列活动构成的学生外语能力课外提升体系,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学用结合”。
正是由于校内大赛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使得外语系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CCTV杯全国英语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际辩论教育协会“中国公开赛”、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和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的发展,根本在教师。教师的成长,既在于培养,又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通过“学术”、“读书会”和“课题研究”的“三驾马车”以及“教师培训”、“集体备课”、“说课观摩”、“授课汇报”、“听评课”、“学术会议”六个平台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近年来,外语系专门邀请美国、和日本等国5批次专家到学院开展教师培训,选派8名教师赴国外学习,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各类教学和学术会议达110人次以上。
教研相长,教研相辅,教师队伍的培养不能忽视年轻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外语系鼓励教师组建教研和科研团队,属蛇的今年多大立足课堂、立足学生成长、立足教师自身发展,围绕语言测试、教、教材研究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开展科研活动。尽管年轻的教师队伍缺乏积累和经验,但是通过制度引导和平台搭建,外语系在教研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年来外语系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8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出版译著5部;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1项;省级科研和教改立项4项,横向科研立项4项,院级项目5项,院级教学一等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新的起点上,外语教学也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外语系将以学院“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敢为人先,勇于和创新的勇气,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通过“凝炼专业特色,打造精品课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多元化的外语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讯员: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