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枣儿
考研不仅是考学科里面的知识点,还考大家的心理、素质、以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学姐跨考新传并夺得初试第一的成绩。在后面50多天的日子里,帮帮希望大家像楼主一样不骄不躁面对考研,一起加油吧!
本人是2018浙传考研应届生,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英语系,考研方向为新闻与电视新闻方向,初试第一,总成绩第一。
英语85分,这个分数比预估的是要低了。18年的英语算是很简单的,我记得全部做完还有近一个小时,因为本身是英专生,英语这块基本是没有花什么时间,但在这个打脸的教训面前还是提几点tips。
1.无论你基础是好还是差,考研的核心单词都需要有计划地背几遍。我自己当时没有很挑拣,因为手机方便就直接百词斩过了一遍。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据我了解,恋恋有词的网课是人气最高的,身边同学用了反响也不错。对于不会的单词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反复。
2.真题我过了一遍英一的真题,一遍英二的真题,但当时真的就几乎所有心思都扑在专业课上,对真题没什么太大的研究,强烈大家真题反反复复做,市面上所有模拟题真的都比不上真题。英二的阅读算是很简单的,题与段落对应的先后顺序都是对应的,一定带题去找信息。
3.阅读提升我没有做过任何专项训练,但空的时候会看看外刊,提升阅读视野和单词量,这个也是本专业平时的要求。Share一个微博吧@翻译硕士MTI真题网这个博每天都会更一些经济学人、卫报之类的文章(考研文章从哪出就不用说了吧!!我们去考试首先要知道试题从哪出,想考察你什么,知己知彼才能答的得心应手)
5.作文王江涛足够,我是十二月的时候开始背了几篇,但其实背了几篇就忘了,我的是无论谁的模板都不如你自己整的模板记得牢,骨架有了,至于填充的东西还要看你平时的积累,如果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你可以提前一个月看看王江涛,每个题材分类记一些比较精美的句子和案例。
71分,预料之中但偏低一些吧。我的有报班,山东高联,这个在山东范围内是人气很高的一个班。但说实话报个冲刺班加点题班就够了,别去花多的钱了。时间也不用太早,我是八月底开始看的,我觉得刚刚好这个进度。
1.一些,每个考研大拿都有自己的style,包括后期的模拟题都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的,如果你混着看,有的时候会把逻辑与思搞乱,我个人还是偏向肖秀荣,肖一千刷的不在多,而在于你刷的时候用点心,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就不至于丢分。
2.我比较的是到十二月买模拟题,可以把市面上有的都买回来。比如双十一!预售简直是白菜价,我当时傻乎乎的就错过了,后来才买的,多花了很多钱。为什么说把市面上有的都买了,因为选择题这种东西是需要保持题感的,到最后面冲刺,一天一套量都算小,刷到你就赚了,当然质量最好的亲身验证还是肖四肖八。
3.大题的就不要太花哨了,选择一个记牢比背好几个人的效果要好。我就是肖四肖八+腿姐笔记(腿姐作为考研届的新秀,笔记确实质量不错,精简,且知识点不遗漏,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今年浙传的440题目算是比较中规中矩,后、三为方针这些都是平时很熟悉的东西,实务一如既往80分,题型很常规,消息评述+消息改写+评论。
关于实务我觉得我自身准备真的常充分的,我从暑假一开始就练实务,消息改写和评论一周三次,保持较高的频率。但是一开始真的比较难,还没有摸清楚每种题型的套,比如评论的逻辑,五段论什么的。后来也是跟着公号练,我推荐考新闻和爱的公号,实务我觉得他们两家是做的最好的,我们都是从模仿开始,这并没什么好羞耻的,多去读别人的好的作品,再去观察别人的逻辑和思,慢慢形成自己的套。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会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从评论或是新京报评论、曹林的评论等等号上去摘一篇好的评论,摘出他们的论点论据和逻辑思,然后反复揣摩,最后你会觉得真的是有效果的。不仅仅从观点立意行文上可以学到很多,的评论也都是跟着热点走,你也可以摘到很多案例,真的很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除了消息、评论(这两个是大头,每年必考),其他题型也需要准备,比如网络专题策划、报道策划、短评等等一些比较偏的题型,我一共是准备了九种题型,毕竟去年浙传就出了一个电视新闻稿,所以还是准备的全一些好。
再有就是推荐多看看白岩松的《新闻1+1》,这还是从17级的陈子学姐那儿学的,一个视频二十几分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看,不耽误什么事儿,可以多学习央视评论员看问题的角度,获取热点还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浙传的新闻史有一点好处就是不会超纲,我自己是按照大纲整理下来自己的一个版本,来回背了三遍,本身大纲上的点不多,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一块还是不要偷懒了,毕竟谁也不能考点,比如今年考的《向导周报》这一些就不属于最重点的。新闻史没有捷径,就是按着自己理好的时间逻辑或是其他逻辑背,这一块分值多的时候也占到了30分,所以还是不要随意放弃。
浙传比较会涉及实务类的简答题,这是我当时也比较头疼的一块,观察历年真题,几乎都会有涉及,比如今年考的网络编辑的特点和要求,但大纲上有对应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在整理笔记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下。
440这门课我考了130+,但我觉得这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我暑假的时候买了一沓A4纸,拿来练实务和论述,最后考研之前五百张全部写完了,从一开始涂涂改改两三个小时憋不出八百个字,到后来能够写出比较成熟的评论,这中间是需要付出的。我想说的是,多,多思考,440难不住你。
334我的分数并不高,确实会有一点遗憾,因为自己考完的时候觉得题目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答的怎么样了,不会的都是硬性知识,大家都不会,比如滚雪球抽样法,当时真的纯靠瞎编。
我的论述算是很早开始练的,我是跟着觅游的公益群练的,他们在群里会有专题论述,每天都有很多大佬在里面发表自己的看法,飞飞姐也会很负责的帮我们改论述。说起觅游,真的很感谢这个公号,在里面认识了考研过程中最好的研友,即使不是线下,即使不是考同一个学校,但多接触优秀的人,我们的视野会变得宽阔很多,有一个好的组织意义在于考研过程中我们可以相互督促、相互打卡、相互请教,让我们有一种归属感。
扯远了,但334这门课我自以为是比440要难的,因为334如果想要拿高分需要一个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学科思维。
所以我给的几点是:前期学概论这本书一定要吃透,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拓展一下自己的涉猎,推荐彭兰老师的《网络学》最新版还有李良荣老师的《网络新概论》,都常好的书,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的专业认知。中期开始的时候要配合着热点专题的整理,这个各个公号都会有推出的整理,但价格非常贵,我自己是按着平时跟着觅游做论述这样自己整理下来的,也会有自己更好的理解,练到一个专题或一个话题的时候,可以多去搜搜论文,中期是一个给自己补充“血肉”的过程,这决定了你后期答题的思和语言组织水平。后期练论述就一定要手写了,因为字写得好不好看线一般来说题量会很大,如果不提升自己的手写速度,很可能题目都做不完。
(1)我们在一开始做论述的时候会比较在意自己做题的思和格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开始做题都是以5W的思展开的,这确实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以辩驳。但是当我们的做题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其实可以适当扩充一下啊别的思,比如宏观中观微观,客体本体主体,但需要充分考虑自己能不能驾驭好。
(2)名言名句这是能够极大地提升你的论述逼格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会用麦克卢汉大大的媒介即讯息,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写上伊尼斯在《的偏向》里写的,一种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诞生。所以巧用一些比较眼生但不失逼格的名言,可以让老师瞬间提升对你的印象。
(3)学的是一件足以让你一天掉一把头发的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但无论如何也逃不了数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储备,这个时候能不能根据有你自己逻辑的笔记去就很关键,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找一份笔记就开始,别人的笔记只能给你作为一个参考,最终还是要形成自己的style。而且浙传考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多的,334前面的名词解释今年有七个,全部都是基础性知识,所以,不要崩溃,背下来,我们浙传相见!
(4)到后期冲刺自己可以找研友进行模拟,有模拟心里才会有底,谁也不想第一次做题就是线月的考场上吧。
我再啰嗦几句心历程吧。我概括一下我整个考研过程的心理状态就是迷茫-找到状态-踏实自信-焦虑-佛系,总的来说并不好过,这是一个需要的漫长的过程,但能找到自己的一种状态,我相信最终会有回报的。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也是跨考,很迷茫,不知道怎么看书,公号的信息一大堆不知道怎么用,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并且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搜集能力,需要看什么书,公号关注哪些,都可以有相应的渠道去获知。
如果看进了书,那就一直保持这种踏实的状态,享受它,无论学还是新闻学都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我们都是会有的,每天有没有获得知识和学到东西,自己都能感觉到,我希望考研的每一天都是充实有收获的。即使偶尔状态不好,那也都是常态,takeiteasy,如果偶尔不想学,没关系,去打游戏,去看电影,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口,回来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