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集换局票”,背文“当一十用”当十年夜钱,是系列咸熟年夜钱中独一的一种无铸钱局名、无满文的当十年夜钱。此钱出自福建福州,为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与福州泉友李共青师长教师用货币互订交换所得。
此钱红铜材质,整钱面背红斑绿锈全身,与铜胎肉面紧咬在一路入股生根,显得极富有神韵,包浆熟旧天然。此钱直径33毫米,面背穿径均为7毫米,厚3毫米,重20.8克(按:宝福局所铸咸丰当十钱,以钱局议定的标准重量为五钱,以清衡制换算为18.65克,此当十钱比议定的重量还超重2.15克)。钱面钱文直读“集换局票”,币背穿上“一”,穿下“十”字。穿左“用”,穿右“当”字。此钱藏泉界另有两种释读法,若按行书从右至左释读为“当一十用”,也有将此钱文读作“当用一十”的。整币面背钱缘表里廓、穿口表里廓皆规整整洁,铸工堪称精深(见图正后头及原年夜拓图)。
此当十钱为何钱局所铸?据《咸丰泉汇》的编著者、泉界泰斗马定祥师长教师考据,这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当十年夜钱,系福建省铸钱局内部应用的一种当十钱。“集换局票”,顾名思义,“集换”两字,可懂得为凑足必定命量的此种当十钱,即可兑换钱局所发行的钱票——即局票。解释这种当十钱是用来兑换局票的一种特别铸币,亦也可作当十钱在钱局内部流畅应用。至于所兑换的是何种局票,银票?制钱票?现存文献中找不到有关宝福局发行钱票的任何记录,迄今也无宝福局钱票什物之发明,这还有待于往后什物的发明来加以佐证。
宝福局是清代福建省的铸钱局,自顺治六年(1649年)题准,第四套人民币双喜号价格;原名福建省局,雍正时改为宝福局,历经乾隆、嘉庆、道光,1953年大黑十最新价格,直至咸丰初年,宝福局都铸有背为满文“宝福”的小平年号钱,其满文福字作“?”。
在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咸熟年夜钱之后不久,各省局也不例外,先后纷纷开铸咸熟年夜钱。据闽浙总督王懿德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十八日折中奏称:“闽省值军务紧急,经费不资,民用支绌之际”、“在籍绅士尚书衔廖鸿荃等呈请变通以济时限。”乃“模仿成法,从权解决,于局内添设两炉,鼓铸以一当十、一当二十、一当五十、一当一百各项年夜钱,当十者每枚重五钱,当二十者倍之,当五十、当百者如数递增,钱之现模,一如旧式而加年夜焉。”
咸熟年夜钱从开铸后不久即赓续减重,乃至出现同种纪值的铸币年夜小重量相差悬殊的各种怪现象。如当十钱从最初的六钱,赓续减重至二钱六分,第四套人民币902冠号大全价格,到后来甚至还出现小平型的咸丰当十钱。又如同为五十的年夜钱,最重者可达八十余克,而轻者仅有三十余克,几乎是减重一半以上。减重后的咸熟年夜钱,甚至还出现当百者不及当五十重的怪事,以此可见咸熟年间的币制之纷乱。
宝福局开铸咸熟年夜钱始于咸丰三年六月今后,仅迟户、工两局月余。不过宝福局并未全照户部颁布的钱式铸币,而是以福建本身的处所格局锻造咸熟年夜钱,在系列咸熟年夜钱中独树一帜,并且没有锻造当五百、当千年夜钱。宝福局锻造咸熟年夜钱的另一特点是:其所铸各类面值的年夜钱,自始至终都比较厚重,无减重现象,个中所铸当百年夜钱还跨越了宝泉、宝源两局有的当五百、当千年夜钱的重量。也正如闽浙总督王懿德在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初十日的折奏中说起的那样:“闽省年夜钱行之已久,不便照部议减重。”如本文介绍的这种“集换局票”当十钱,其重量甚至还跨越了宝福局咸丰当十钱议定的重量。
《咸丰泉汇》第六百六十页载有此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的红铜、黄铜当十钱拓图各一枚,其面文丰年夜字、小字之分,珍罕程度均标示为一级、二星。按《咸丰泉汇》对古钱珍稀程度评定的十级分等制:即一级为年夜珍,二级为珍,三级为极罕……除定级之外,还对每一枚钱图标明以国民币计价的参考价目。凡珍品者,均以星级标注,三星者为最珍。等级、星级与价目之间互相有接洽,但亦有差别;前者除珍稀程度外,还要推敲到学术研究价值等身分在内,而后者主如果参考当前的市场行情、需求来肯定。《中国古钱年夜集》同样也载有一枚此种“集换局票”、“当一十用”当十钱拓图(此钱拓实际上系翻录《咸丰泉汇》中的黄铜质小字版拓图),其珍罕程度标示为二级,标价1.2万元国民币。这种“集换局票”当十钱的珍稀程度以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