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 记者近日从厦门技师学院了解到,今年9月,该学院计划开设电梯技术应用、集成电制造、工程造价、机电一体化等新专业。去年,学院开设的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应用两个专业,市场反响很不错,不仅学生报名火爆,企业也十分看好。
建立专业建设动态机制,依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这是厦门技师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厦门技师学院围绕厦门产业、企业需求,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提升技能人才培育水平,实现培养人才和服务企业双丰收。记者 吴笛
2015年,厦门技师学院在全省技工院校中率先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探索建立现代技工教育教学新体系。第一批、第二批8个课改专业于2016年9月进入试点教学。2016年11月,厦门技师学院成为人社部第三批一体化课程开发试点建筑施工与预算专业牵头校。此外,第三批园林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改工作也已开展。
学院一体化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覆盖所有专业。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厦门技师学院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所有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启动以提升学习效能为目标的文化基础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满足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
目前,厦门技师学院与金龙汽车、国贸汽车、厦门太古、厦门航空、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7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企业师资进校、学生下厂实习、教师下厂、企业助学金、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冠名班、共建实训、设立技师工作站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
同时,在订单式培养、共建、互派师资、工学交替等方面,厦门技师学院加强了与企业的对接,已形成紧密合作企业50多家,现有引厂入校项目2个、冠名班8个。学院积极推进引厂入校项目实施,开展生产性实训,推动课堂教学与工作相融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积极推进新型学徒制的同时,学院提出覆盖所有专业的“全员学徒制”,回归职业教育暨就业教育的本源,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突出“以师带徒”的顶岗实习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作用,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责任和义务。
厦门技师学院利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和场地等教学资源,创新职业培训体制,如新型学徒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不断帮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学院在集美、海沧、同安三个区设立“厦门技师学院培训”,与学院翔安校区、万寿校区一起形成覆盖全市的培训网络。2017年,学院全年完成社会化培训8309人次、鉴定9907人次。服务对象由企业拓展到各类院校和部队官兵,并积极开拓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扩大鉴定工种,增加培训、鉴定数量。
学院为厦门港务集团量身打造的面向技术工人的常规化轮训“技术工人党校”,创新引入心理健康课程,深受企业、参训员工欢迎,入选人社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2018年初,厦门技师学院选择了厦门港务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针对企业某一工种的新招用员工和转岗员工,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技能培养计划。员工在企业作为徒弟,由企业安排专人负责跟岗、顶岗实训、实习;员工在学校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消耗性实习,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
集成电制造专业:学院将在原有电子制造自动化专业基础上,与通富微电子等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开设该专业,填补国内集成电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为未来厦门集成电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融合了机械与电气两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侧重培养先进制造设备机械与电气装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电梯技术应用专业:电梯公司大量需求电梯人员,而厦门的电梯技术人才却比较少,开设该专业是适应厦门城市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