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部校共建培养新闻人才 复旦新闻学院13年前全国率先学院新闻
  •   据《东方早报》报道,在复旦大学的28个直属院(系)里,新闻学院无疑是最热门的院系之一。

      作为部校共建的推动者和人,复旦大学原党委秦绍德教授日前仍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2001年12月24日,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共建新闻学院,成为全国首个部校共建的新闻人才培养摇篮。

      经过13年的探索,“复旦模式”成为全国范本。2013年12月20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做法经验,指导10个省市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签署共建协议。

      请业界“大牛”来复旦上课

      13年前,上海高等新闻人才培养仅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家。“当时学校也希望在学生培养以及实习方面获得宣传部门和媒介的支持。”复旦大学原党委秦绍德教授回忆起13年前的合作意向时称,“不能关起门来培养学生。”

      把业界“大牛”请进来,让资深专家成为教学“外脑”,是复旦新闻学院部校共建的一项创举。

      根据部校共建的有关安排,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多年邀请上海主要新闻单位及中央驻沪新闻机构的领导和中青年业务主讲必修课程,列入学生培养计划。比如,本科生三年级必修课《新闻前沿》(2个学分),由黄瑚教授主持,每年秋季学期邀请10-12位业界授课。

      从2009年开始,由解放日报发起,新闻学院与多家合作,开设“进课堂”系列,将来自一线实践的融入到了新闻教学内容体系中。其中,“东方青年讲堂”由上海整合内部优质资源,提出“精品课程菜单”。骆新、何婕、秦畅、李欣等著名主持人开设。

      复旦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李昕阳说:“我和文汇报的袁夏良老师做过一次交流,袁老师的个人经验常丰富的。业界的老师有实践经验,不照本宣科,这一点很吸引我。”

      让教师走进新闻一线

      除了把业界名师请进来,把自己的青年教师送到新闻一线去,也是复旦新闻学院的创新举措。

      比如,教师伍静于2013年3-6月在东方早报的部值夜班。“一直读书,很少在待过,是很多博士留校的年轻教师的一个通病。如果没有经验作为支撑,上课时多少还是觉得缺乏底气,这是我当时联系东方早报去挂职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挂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伍静称,挂职结束回到课堂后,用亲身经历讲给学生听,课堂趣味性提升了,学生也觉得有力。

      学院“掌门人”来自业界

      共建后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设有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等重大事宜,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院务委员会主任。

      院务委员会由上海市宣传管理部门、复旦大学、中央新闻单位驻沪机构、上海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以及一些新负责人、业界著名人士担任。新闻学院院长由市委宣传部推荐产生。多年来,新闻学院院长都有在宣传管理部门和新闻丰富的从业和领导经验。秦绍德称,历年来新闻学院的院长都有着业界的经验,有的是资深记者,有的是主编,有的是宣传管理部门负责人,现任院长尹明华则是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社长。

      请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掌门人”,也曾经引发了一些讨论。学术单位聘新闻单位的人来当院长是否妥当,多年来的事明,有新闻实践经验更能胜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称,部校共建是关系中国新闻事业发展长远的一项战略任务,通过学界和业界的结合,业界走进学界,学界再走出学校进入业界,通过反复循环,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是学校文凭上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