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组建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

      学院隶属于总装备部,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全军学历教育院校、“十一五”期间全军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学院承担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四类培训任务,其中,“合训分流”类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是培训任务的主体;同时,还承担陆军武器装备科研、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提供技术服务、为总部机关决策提供业务咨询等任务。

      学院编有基础部、机械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兵器工程系、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技术保障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装备再制造工程系、外训系共9个专业系(部)和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还有研究生管理大队、轮训大队、教练团以及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门诊部等直属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良好的人才队伍,有650多名教员和40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教员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近70%。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科技进步”获得者、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缔造者徐滨士教授;“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获得者、著名仿真工程专家王精业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功臣臧克茂教授;还有“求是”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金、银获得者、享受特殊津贴者、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等一大批教员。学院还广纳贤士,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理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培养研究生;并有7个工程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还可在11个二级学科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十五”期间有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总装“双十二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还有“十一五”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并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统筹规划,打造精品,促进学科创新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有各培训层次专业27个,其中本科专业16个,分布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在校5000余人。

      学院占地6789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装备作战仿真中心、装备保障中心、装备动力研究中心、计算中心等142个实验室(专业教室),拥有装甲车辆综合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射击场等10个专业训练场。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有油料光谱、人机等6个装备技术实验室和1个试验场、3个试验站。

      学院建有以千兆以太网为技术支撑的园区网,2001年被评为全军院校十大门户网站之一,积极推广使用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立了总量为12.6TB的网络信息资源。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5177平方米,藏书38.73万册,建有中国期刊、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中国重要会议、AD报告、DOE报告等9个大型全文数据库。

      学院以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教学。以教育思想现代化为先导,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核心,学院以数学、物理、外语等为重点的基础课,以现代设计为手段的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建设,以及以虚拟设备为主体的专业课教学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二等。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积极参与军队院校试点工作。1986年,赋予学院“指技合训”试点任务。历经十几年的实践,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培养我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子,为全军实施初级指挥军官“合训分流”新的组训方式提供了实践经验。该1993年获军队级教学一等。

      从1999年起,学院作为全军首批7所试点院校之一,承担了“合训分流”试点任务。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总体设计,狠抓过程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紧贴装备开展“合训分流”学历教育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这一2005年获军队级教学一等。

      学院始终把思想素质作为人才素质的核心,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教育坚想,确立忠于祖国的献身,陶冶的情操,培育优良的军人品质,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院从1994年创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程以来,一直把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到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确保了合格、坚定和。学院近20届毕业保持了“志愿到艰苦地区和战区部队、服从组织分配、按时到部队报到”三个百分之百,成为了部队和科研院所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测你前世死因

      学院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前沿、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构建了以优势领域为依托,以集成创新和体系化推广、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以及装备运用研究为战略支撑点的科研布局,初步构建了车辆工程、装备保障工程、车载武器系统工程、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化建设工程、装备再制造工程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2005年学院院本部承担科研项目395项,科研经费8100万元。

      2003年以来,学院共取得170余项科学技术,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3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11项,二等42项,三等113项。坦克履带板新材料、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开发与支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学院现设有多个国家级和军队级的学术机构和专业学会,并成为全国和全军一些重要科技学术项目的研发和交流中心。三年来,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00多篇。学院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波兰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近三年来,共派出130多人次出国考察、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作为我军最早对外的军事院校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为40个国家的军队培养1200多名留学生,7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高级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日益成为我军展示良好形象,扩大相互交流,增进国家、军队之间了解和友谊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学院的营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营区满眼花团锦簇,处处星光璀璨。现代化设施,规范化管理,社会化保障,为教职员工和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

      一代代装工院人的不懈奋斗,为学院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学院党委将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全面提高教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全军一流、国内知名”的建院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