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语种系
  • 办学谈|中文系(珠海)、历史系(珠海):唯自信者方能自强唯自强者方能成功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胜境,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是中山大学主体校园之一。凡历十五年发展,珠海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海市与中山大学新型战略合作协议的下,学校定位于将珠海校区逐步建设成为保持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胜境,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是中山大学主体校园之一。凡历十五年发展,珠海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海市与中山大学新型战略合作协议的下,学校定位于将珠海校区逐步建设成为保持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

      未来五年里,珠海校区作为“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建设的重点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新增长极,依托中山大学优势学科建设一批整建制学院,与中山大学现有学院形成错位发展、学科优势互补的格局,构建起覆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和医学的完整学科体系,全面支撑基础性学科发展;积极推动实施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倍增计划,全面提升办学规模和层次,在支撑中山大学优势一级学科发展的同时,有力促进珠海经济社会发展。

      从本期开始,我们联合珠海校区办学的院系,将陆续推出“珠海校区办学大家谈”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珠海校区及办学院系的优势和特色。第一期,让我们走进珠海校区的中文、历史两系,感受古今融通、碰撞的学科之美。

      岭南的五月已是初夏的感觉,有一些热意和潮湿,不过行走在马岗顶,树木的苍翠可爱让这份湿热感忽然变轻了。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东侧有一栋安静的红楼,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与历史学系(珠海)的党政负责人相约畅谈珠海校区未来文学与史学的前景,共同对话与展望未来珠海校区的建设。

      罗燕:接下来我们就主要围绕“文学、史学学科在珠海校区的发展”来谈谈,比如,我们可以从文学和史学在珠海的学科设置谈起。

      朱崇科:珠海校区办一个新的中文系,是结合学校国际化要求以及中文学科这几年出现的新趋势合力的结果。珠海校区中文系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感觉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在国内,“华人文学”的研究在中文系建制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文学延伸和嬗变的角度、“一带一”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等等出发,“跨时空”、“跨学科”,这是冲破目前学科壁垒的一种方式和径。珠海校区中文系更强调国际化视野,更注意开拓新的角度来反哺中文乃至其他学科。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珠海校区中文系的存在有着重要的独特性和价值。

      吴滔:在珠海办一个全新的历史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州校区的历史系学科门类已经很齐全,并且形成了悠久的学术传统。在珠海校区历史系成立后,我和朱志辉一起去请教了很多历史系的前辈,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最核心的一点是,在珠海校区发展历史学科,怎样才能和广州校区的历史系形成错位发展?中大历史学科现在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是中国古代史,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珠海校区历史系,我们在保持这两个学科优势的同时,应更侧重中大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然而,这个学科的人才,即便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比较稀缺的。所以,我们的定位是,在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会偏重世界史。

      我接下来主要谈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学科建设问题。因为珠海面向海洋,为适应“一带一”的国家战略,可以通过海洋史将中国史和世界史起来。我们的初步设想是,以世界史为本位,换一个角度,从欧洲史本位或者南亚史、阿拉伯史本位进行学科建设。在东亚史方面,(特别日本史、韩国史方向)也将物色到比较合适的人才加以引进。这样既可以与广州校区历史系错位发展,也可以提升我们学校相关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在中国史的领域里面,原来我们比较注重断代史,但是未来的发展可以在交叉学科、专门史方面下功夫,比如说海洋史、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等等,以此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一些我们的特色。当然,发展海洋史,还是应该以欧洲史为主,兼顾西亚史、南亚史为本位的海洋史为重。

      朱崇科:这是新建院系的重头戏,至关重要。珠海校区中文系的策略分成两种,一种是先从国内的985、211高校寻找与引进中坚力量,引进在学科领域内至少能够做学科带头人的学者;另外也重视从国外引进人才,我们强调的是国际化。我希望做的文学理论、做莎士比亚研究的,可以直接用英语开课,希望中文系的教师与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的选择,不要被中文学科的一些壁垒住。中文专业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我们可以引进,虽然这方面的人才比例不高,但是很重要。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会设立的教研室,比如华文文学,重视新兴学科的发展。这样,在研究方向上既有珠海校区中文系的特色,又有跨学科的特点,能够扩大交流的领域。我们希望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比如说鲁迅的研究,鲁迅本人在日本生活与学习过7年,如果日文不行就会在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吴滔:这里我讲一些具体的设想。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历史系,从头开始也是有好处的。它就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很美丽的图画,这也是我们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驱动力。在学科的发展方向上,我们要尽量站在国际前沿,重点发展一些新兴学科,比如海洋史、史、科技史、历史地理等等,能够利用好的契机把人才吸引过来。总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的标准要求非常严:中国史方面我们学校比较强,人才很多,选择也比较多,相应的,进人标准也会定得更高,需要引进“学科带头人”类型的学者;而界史方面,目前这个领域高层次人才在全国都是稀缺资源,在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同时,我们也会注意高年资教师的引进工作,比如我们已经在关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刚退休的一些优秀教师,请他们发挥余热。

      朱崇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可能强大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培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希望学生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该能够回馈社会。人文学科还是要有“家国情怀”,要救人还是要先将自己救出来。大学是点燃学生自信、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地方。

      吴滔:我理解的大学教育,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将一个本科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社会人”。珠海校区历史系刚刚成立,师资相对缺乏,但绝对不能降低专业教育的标准。同时,珠海校区历史系甚至包括整个文史哲学科都要在学校的通识教育和校园文化上发挥积极作用。

      吴滔:还有一个问题,在过渡时期,珠海校区图书资料的查阅、学术氛围等相关条件还不成熟,如果要发展研究生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

      朱崇科:我比较看重本科生在一二年级的基本功,比如阅读与写作。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对学生终生有益。所以我们在开设文学史课程的同时,会开设相应的经典细读。在以前,老师讲完了文学史线性流变,课程就结束了,有时很多学生就只记得某某作家生于何时、死于何时。现在我们希望有所转变,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的细读可以深深地记住乃至一两位大作家,对他们的文风、思想与转折点价值有切实的生命体会。

      吴滔:“通史加文献阅读”的授课方式,广州校区历史系一直很重视,已经实践了很多年,有很好的经验。我了复旦、南开、北大等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他们的必修课都很重视通史教育,然后再开设特色选修课,这也是未来珠海校区历史系的发展方向。需要强调的是,历史系的本科培养体系中的必修课已经稳定了几十年,珠海校区即使要错位发展,也要保留这一原来已经很成熟的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朱崇科:困难还是在人才引进上,因为既要保持宁缺毋滥的准绳,同时时间又很紧迫,各种事务必须有条不紊展开,这就形成了一种压力。

      吴滔:我的感受差不多。在人才引进方面,既要维持高标准,又得与时间赛跑,自然会有矛盾。我们的学科规划是长期的,但是不免受制于短期目标的影响。很多高层次人才,正值壮年,因为家属工作、孩子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在引进过程中,平添很多现实的困难。

      朱崇科:虽然说目前困难重重,但是有学校领导的远瞩和高度信任,有着对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世界一流大学中文系建设优点的熟谙和整合,以及以中山大学传统为依托,我始终珠海校区中文系一定可以办好!

      吴滔:我相信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有吸引力的,有信心将珠海校区历史系办好。希望学校政策向珠海校区倾斜,尤其是“三大建设”要向珠海校区倾斜。给学科带头人的条件要好一些,有很多40多岁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来这里,就是冲着我们的活力与平台而来的。

      吴滔:团队搭建要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这和我们的办学不谋而合。比如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交叉、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我们目前正在建设的历史地理交叉学科大团队,历史系有四五位老师参与,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有四五位老师参与,珠海校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也有老师参与。我们这个团队,未来将以珠海校区为主要阵地,真正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校区的合作。我们的设想是,在保留文史哲固有的优良传统的前提下,搞好以珠海校区为主的“三大建设”,利用跨学科科技手段,通过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大数据”分析及相关平台的搭建开发,循序渐进,推动珠海校区文科和海洋科学的整体发展。

      朱崇科:珠海校区中文系的团队设想,方向之一是通过华人文学的研究,让学生有一种亚洲与国际视野,通过跨学科寻找不同区域的人才前来参与。先夯实基础,再创造特色。

      朱志辉:新建院系就是二次创业,我对珠海充满信心,在这么好的基础上,一定可以做成。文、史是传统的老系,是我们最好的依靠与支撑;“德才兼备、气质、家园情怀”的十二字方针,是我们培养的人才目标;党组织建设,为教学、学科和院系的发展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胜境,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是中山大学主体校园之一。凡历十五年发展,珠海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胜境,从创立之初,就一直是中山大学主体校园之一。凡历十五年发展,珠海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