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3月10日报道:日本的学校停课了,意大利的确诊病例在激增……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输入型病例的增加风险日渐升高。为了积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如何与外籍人士有效沟通成为了摆在防控前线的难题,这其中对小语种的翻译人员需求尤其迫切。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有这样一群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志愿者,面对疫情防控的迫切需求,纷纷站了出来,用他们的翻译技能做出自己抗击疫情的努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大四学生刘梦妤,目前正在担任市外办直属志愿者队伍里的日语志愿者。随着日本疫情的扩散,日语翻译人员越发紧缺。作为上外团委和研究生会副,刘梦妤在得知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目前我会承担的翻译包括电话翻译、口译、笔译等,但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远程翻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梦妤透露,“例如健康信息登记表,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还有上海各区的一些调卷等。具体的翻译内容例如问对方从哪里返回上海,现在的健康状况怎么样等诸如此类。“
这份翻译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琐碎和随机,刘梦妤可能需要24小时待命以便随时接受工作群里的通知。当被问及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学业,刘梦妤表示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现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己看书,同时和导师保持联系,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总体来说并不会因为志愿翻译工作耽误自己的学业。
这次的志愿服务带给刘梦妤许多感触,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她透露在完成翻译的材料后,会由市外办的翻译老师进行审核。“审核时,老师会反复多次修改,精益求精,并说到‘语言是心意的载体’。”刘梦妤感言,老师的话让她受益匪浅,“我也更加明白了翻译并不是一个文字对文字的过程,而是一个心对心的过程。”
意大利语专业的何艾倪同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宅家”的日子里,何艾倪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通过新闻关注着全球疫情发展。“看到很多像我这样的同龄人,例如白衣、爱心人士,他们去各个地方冲在疫情最前线,我在家里虽然不能深入疫区,但十分着急,很想用我所学帮助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当何艾倪看到学校的语系群里有招募志愿者的信息,马上就报了名,成为了长宁区外办翻译志愿者。“还有其他同学也都非常积极地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比如说社区服务、在线翻译等各类形式,有一位在黎巴嫩交流的学长积极呼吁反对新冠病毒歧视引起热烈反响。他们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看到他们的种种事迹,更坚定我想要参加志愿服务的决心。”记者获悉,何艾倪同学已经确定将在大四毕业后前往或湖北支教一年,继续践行她的爱心和理想。
何艾倪的日常翻译内容主要包括防疫宣传漫画、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还有一些给在上海的意大利人的防御。此外,她也曾参与意大利籍人士在隔离点的沟通翻译工作。
日前,有一位意大利女士带着三个孩子返回上海并开始隔离,由于语言不通,当对方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时,急需意大利语翻译。何艾倪接到长宁区疾控中心的通知后,立刻进入了临时沟通群担任中意互译,为意大利妈妈传达了想要换房间,补充消毒用品等生活需求。
“刚进群的时候,这位意大利妈妈还有些不安,当发现我会说意大利语时,她马上就下来。”何艾倪介绍,在执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专业课老师。还有认识的意大利朋友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有一些专业术语我拿不准的时候,就会去请教我的老师和这些朋友们。他们都会非常耐心的帮我解答,也更加了我翻译工作的准确性。”
上外波斯语专业研三学生龚甜甜,同时担任了长宁区和浦东新区外办志愿者。由于伊朗疫情扩散,波斯语翻译人员紧缺。由于上外波斯语两年才招一届,一届只有10多个学生,目前只有大一、大三和2位研究生,所以人手更显紧张。龚甜甜同学便义无反顾兼职两区志愿者,承担起繁重的翻译工作。由于已经面临毕业,龚甜甜无论是求职或是完成毕业论文,本身已经非常忙碌,但当看到学校招募志愿者时,她放弃了市场酬丰厚的波斯语翻译兼职,“不为别的,只为我是上外的一员,是上海的一员。”龚甜甜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和义务,守护这座城市。
除了龚甜甜,上外东方语学院的波斯语专业师生在抗击疫情中都做出了巨大努力。日前他们连夜翻译制作了一份《抗疫医疗汉波词汇表》。词汇表共213个词条,包括新冠病毒诊断和治疗中涉及的重要医学术语以及中伊双方沟通常用词汇等。
此外,上外波斯语专业的老师、硕士研究生和三年级本科生都加入了中伊防疫互助小组中的视频翻译校对组。这是一个由两国精通中文和波斯语的人员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团队通过收集中文资料、翻译、校对语言、编辑视频、积极在在伊朗社交网络中国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科普视频。这些带有波斯语字幕的视频将帮助伊朗更快地学会正确防控疫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