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大海涨潮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四上”企业就业人员2175.03万人,同比减少7.38万人,同比下降0.3%,比上半年减少18.91万人,环比下降0.9%。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从行业结构来看,9月末,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13个行业增员,3个行业减员。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员最多,同比增加18.15万人;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14.47万人;第三是建筑业,增加13.26万人。制造业减员最多,同比减少85.18万人,同比降幅达6.3%。
制造业就业人口为何大幅减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减少,与机器换人、自动化后对工人的需求减少有关。在近年来用工荒的情况下,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绝大多数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以求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等地土地、劳动力等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内陆地区。尤其是,随着产业向部地区转移,安徽、湖北、四川等部多个省份的人口呈现持续回流的态势。相应地,这些部地区人口大省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例如,在安徽,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该省农民工在省外就业占比63.6%,去年同期为69.1%,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同时,农民工在省内就业比例为36.3%,上升5.5个百分点,回流趋势。
与此同时,对广东来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二产本身的就业结构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就业结构向中高端行业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9月末,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为1298.97万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0.2%,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三大支柱行业就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为42.1%,占比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对稳定就业发挥较强的支撑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肖鹞飞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转型升级起步较早,成效也比较明显。很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也比原来大幅提高,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成效正在不断。“比如珠江东岸的智能手机出口,已经是出口产品的大头,在全省都很重要。”
此外,在二产就业人口大幅减少的同时,三产就业人口却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增员最多。前三季度,全省“四上”企业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66.67万人,同比增加68.49万人,增长11.4%,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比重的30.7%,占比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从区域结构上看,目前广东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于:粤东西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吸纳就业人员能力较弱。9月末,粤东西北地区“四上”企业就业人员同比下降15.0%,增幅分别比全省和珠三角地区低14.7个和17.7个百分点。
从占粤东西北地区就业人员比重看,粤东西北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比重为18.3%,分别比全省(30.7%)和珠三角地区(32.7%)低12.4个和14.4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地区的12个地级市中,韶关、汕尾、阳江、茂名、潮州、揭阳、云浮7个市没有规模以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梅州没有规模以上物业管理机构。
同时,粤东西北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滞后。9月末,粤东西北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员为19.31万人,仅占全省的5.0%。
对此,广东省统计局,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着力以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带动有效投资,优化投资,引领重点项目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落地、扎根粤东西北地区,培养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发展、提升就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