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迎来了首批三百余名本科生。四年间,他们在国科大收获了怎样的青春和成长,如今又将前往何方?
2018年6月12日下午,国科大在玉泉校区礼堂报告厅召开首届本科生培养工作,介绍本科生培养、模式、特色,公布首届本科毕业生去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国科大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席南华院士,中国科学院科学局局长周德进,国科大副校长教授、副校长杨国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教育处副处长刁丽颖,国科大本科部、招生办、相关学院负责人以及12名2014级本科生代表,共同回应对于国科大本科生教育的广泛关切。
“寻遍八方得雄骏,堪叹一师翘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赋词《贺新郎》欢迎2014级新生入学。2014年,国科大在、江苏、陕西、四川、浙江、山东、辽宁、河南、湖南、云南录取302名新生,另录取国家贫困地区专项“奋飞计划”30名,合计332名。
踏入大学之门后如何培养?“基本方针是小规模、强化基础、文理交融、促进交叉、因材施教、注重科研、培养精英,探索‘科教融合’培养新模式。”上,席南华院士以专题报告方式详细阐释了国科大首届本科生培养、模式、特色。
第一阶段:1~3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人文素质、科学前沿、人文等基础课程。
在此阶段,共计75~83学分的公共必修课中有40~48学分是数学、物理、计算机类课程。同时辅以大量的习题课让知识落地。“比如数学,第一学年两门课、每周12学时,用莫斯科大学的教材卓里奇《数学分析》、柯斯特利金《代数学引论》。”席南华表示,“教材选择上,我们更注重是否有好的内容,能否传达好的科学思想。”
“教学内容难确实是难,但收益也是匪浅的,如基石一般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的基础。感觉就像武侠人物,一开始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了很多貌似没用的心法,等武功达到一定境界,才意识到这些心法的宝贵。”2014级物理学专业宁尚龙在上这样分享自己的体会。据悉,宁尚龙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即将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早在2015年春季学期,国科大针对入学刚满半年的2014级本科生开设《大学写作》,并将这门课程以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小班授课。席南华介绍,通过文本阅读与写作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性思考、分析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据悉,这一课程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部分高校在考虑引入。
国科大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两个系列作为必修课程,一门是“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面向2014级本科生总计54场,其中21位院士为主讲人;一门是“艺术与人文系列”,为2014级本科生提供了28讲次。
第二阶段:4~6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加少量专业方向课,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选修其他学科课程,强调学习知识面要宽广,同时融入研究生课程的选修,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
国科大知识创造者担任授课教师。目前,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共有457人,其高级职称306人,占比67%,其中院士18人、长江学者3人。例如2017—2018学年的基础课,席南华、李永舫两位院士为一年级授课;徐涛、周忠和、吴一戎三位院士为二年级授课;向涛、欧阳钟灿两位院士为三、四年级授课。
针对本科生开设科研实践课,学生前往中科院各研究所进行1-4周的实践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接触先进科研设备、感受科研魅力、激发科研兴趣。专业研讨类课程每十人左右一个班级,进行研讨式教学。
“大一,我进入了中科院化学所光谱组,接触红外、紫外、圆二色光谱仪,上手学了激光共聚焦和全反射荧光显微镜,读文献,为分析化学课打基础。大二,我进入了导师杨国强研究员的光化学课题组,每周参加组会,读文献;假期的时候,我到另一个课题组看水凝胶制作和仿生材料设计。大三,我进入曹安民研究员课题组学制作锂硫电池,我还选修了几门化学研究生课。我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化学所聂秀研究员课题组做质谱分析。”已被大学全额学金录取的2014级化学专业刘钰在上说。
第三阶段:7~8学期,国际化培养及毕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机会到世界名校访学交流一个学期,到中科院各相关研究所做毕业论文。
2014级本科生参加访学项目的有186人,约占在学人数的60%。奔赴麻省理工学院、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近二十所大学,很多学生拿回了全A、甚至全A+的成绩单。
“国科大的办学模式,包括课程开设和科研实践,都和MIT这所世界著名顶尖高校如此相似,之前在校学到的知识也是最前沿的科学理论。”这是2014级化学专业曹政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时的感受。毕业后,他将前往大学分校深造。
2013年7月17日,习总视察中科院时指出,希望中科院继续发扬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培养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凝聚一流人才,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将人才培养的阵地前移。办好科教融合的国科大,是落实习总重要的具体举措,杨国强说。
国科大的本科教育由此定位是:利用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研力量,提供独具特色的优质本科教育,培养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为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和未来发展,国科大本科生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目前学业导师982人,其中院士76人、“杰青”388人、“千人”68人。
在通往科学的上,国科大尊重学生兴趣,提供选换专业的通道,本科生有两次转换专业的机会。2014级本科生中有70名学生变更了攻读专业,占年级人数的21.2%。同时,国科大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涉猎多学科课程。2014级本科生中161名学生选择了辅修/双学位,占年级人数的48.5%。
“感谢我选择了国科大,也感谢国科大成就了我。”刘钰说。时间的指针来到了毕业季。上,介绍了首届本科生在学期间科研情况、毕业答辩评价情况以及毕业去向。
2014级本科生在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谈清扬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Mesh-based Autoencoders for Localized Deformation Component Analysis》被计算机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会议AAAI录用,并赴美作大会宣讲。
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于6月初完成。毕业论文导师分布在中科院29个研究所、国科大5个学院等单位,生师比为1:1.38。其中,中科院研究所导师202人,占毕业论文导师总数的94.8%,充分体现了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特点。其毕业论文课题,来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占比50.51%。其中,110篇毕业论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篇来源于“973”“863”项目。
“卓越的科研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接触专业前沿的机会,各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多元而充满挑战,既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对科研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说。
截至5月31日,国科大首届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仅7人。已经明确的有243名毕业生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占毕业人数的83.8%。其中84人到境外留学(56人出国深造,28人赴高校深造),占毕业人数的28.9%;159人在国内读研究生,占毕业人数的54.8%。此外,今年毕业计划明年申请出国读研或国内深造的40人。
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11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52人进入全球TOP100高校(含前十)深造,占毕业人数17.9%。例如,2014级物理学专业刘子煜在拿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大学、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offer之后,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项目全额学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杨羽飞在三所世界名校之间选择了斯坦福大学。国内读研的159名毕业生中,155人选择在国科大(中科院各研究所)读研,其余四人分别选读、北大、上海交大和西湖大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延期毕业中有一些同学是主动申请的,他们要修双学位,提出利用国科大教育资源多学一些课程等。同时攻读化学与计算机专业、来自四中的汪诗洋就是其中一位,“我一直有着清晰的目标,国科大真的会不计成本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在国科大的学习让我与入学之初的目标近了很多。”他曾与其他5位同学赴美,在2017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上荣获金。
宁尚龙说,“过去人们常常问我,为什么会来国科大?我最初的答案是,我不是一个追求名牌的人,而是想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现在亦是如此。”一直以来,国科大通过科教融合的特色与优势,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愿尔曹,万里长纵目。朝海日,任飞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