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新闻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新闻参考材料
  •   由中华人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委员会、部、财政部等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08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一、大会的概况

      这次大会是在国务院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下,在建设领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在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基础上,在中国召开的又一次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盛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

      会议的中方主办单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国家总局和财政部;会议的外方主办单位是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全球基金(GEF),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国土整治部(MEDAD),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BMVBS),美国能源部(DOE),联邦住房署(CMHC),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建设局(BCA),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CIDC)。中华人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法国驻华大是大会的支持单位。协办单位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城市卫生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GBC)、英国注册工程师协会(CIBSE)、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T)、英国卓越智能建筑中心(ibexcellence)、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能源基金会(EF)、绿色建筑协会(CGBC)、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CSTB)、意大利城市服务管理联盟协会(CONFSERVIZI)、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等。

      二、大会的主要内容

      大会分为研讨和展览两部分。根据目前国内国际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实际,围绕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智能化、绿色建材、供热体制、住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重大问题,研讨会安排了1个综合论坛和10个分论坛。展览会展示了国内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材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应用。3月31日上午为大会的开幕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新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筑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工作。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完成这个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执法监督。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副主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部副部长周建,意大利驻华大使H.E. Riccardo SESSA(谢飒),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国务秘书Engelbert Ltke Daldrup博士,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大使Michael Pulch,美国能源部能效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首席助理、部长帮办John Mizroch,法国驻华大公使衔参赞M.Hubert Testard,印度查谟及克什米尔住宅和城市发展部荣誉部长Shri. Tariq Hamid Karra,联合技术国际公司(中国)总裁Jim Gradoville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分别致辞。英国皇室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特地为本次大会了电视讲话。31日下午为综合论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世界绿色建筑协会Kevin Hydes等10位来自国内外的官员、专家学者等在大会综合论坛上发表主题。4月1日上午为大会的6个分论坛,分别是“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实践”、“绿色建筑与智能化”、“绿色建筑生态专项技术”、“绿色建筑与住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既有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一)”和“创新的建筑节能技术”专题论坛。将有来自国内外近60余名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发表。1日下午为另外6个分论坛。分别是“既有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二)”、“供热体制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新型外墙保温材料与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与工程实践”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分论坛。同样将有来自国内外的近60余名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发表。展览会将持续3天,有10多个国家的160多个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生产厂商等展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及工程实例、建筑智能技术与产品、建筑生态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既有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工程实践、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供热体制方案及工程实例、新型外墙保温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三、大会的特点与前三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内容更加广泛。研讨会共安排了1个综合论坛和10个分论坛。分论坛除继续保留了以前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实践”、“绿色建筑与智能化”、“绿色建筑生态专项技术”、“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与住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供热体制与建筑节能”、“新型外墙保温材料与技术”等内容外,还根据国内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针对目前建筑节能的几项重点工作分别设立了“既有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与工程实践”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分论坛。展览会上也相应展示了各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专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主题展区。二是学术水平更高。大会成立了由10位院士和28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学术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对征集到的150多篇论文(其中英文14篇)进行了审查,择优选取了100篇文章,编辑出版了《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4》。在大会上发表的国内外专家总人数将超过130人。专家包括来自联合国署、世界银行、欧盟、英国、、法国、意大利、、爱沙尼亚、波兰、美国、、新加坡、日本、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际机构、国家(地区)和国内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国外的许多专家都是由国外主办单位精心挑选并推荐的权威专家。三是出席大会的嘉宾规格更高、规模更大。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大会影响力的提高,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大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纷纷加入大会的主办、协办单位之列。英国、、法国、美国、新加坡、印度等都由部门出面组织了庞大的代表团参会参展。。除了来自绿色建筑、建筑节能领域的国内外知名机构的知名专家参加大会外,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绿色建筑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程公司,技术集成单位,房地产、施工总承包、勘察设计、建筑装饰有关企业,生产商,金融投资机构的代表都将参加大会。预计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将达到2500多人。四是效果更好。“国际智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每年召开一次,是中国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而打造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年度国际盛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宣传平台;落实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工作平台;交流国际国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与新经验,促进自主创新的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最先进的相关技术、设计方案、设备和产品的综合性科技推广展示平台;促进国际学术与商务合作和招商引资的合作平台;带动投资创业和新技术产业化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育平台。会议的召开对扩大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国内社会意识;促进中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积极有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召开以来,全国各地的节能减排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新建建筑为例,全国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我们真诚希望并热烈欢迎世界上一切关心能源、、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有关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特别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相关学(协)会、科研院所、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建筑产品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都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分享各自在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供热体制、住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信息与、最新与技术、最新实践与经验,并共同把建设领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不断地引向深入。绿色建筑承载了人类追求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节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发展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资源、集约用地、,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全球建筑界理当肩负起“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的历史。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身负这一伟大历史的每一位参与者,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推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