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德法日系
  • 谁更安全?日系与德系碰撞测试之争
  •   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与日俱增,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用户,都在逐渐认可这种核心竞争点的转移。而汽车安全性评定标准,则更超前于现有量产车型的安全性科技,这也是其存在的必然性。这其中,对于前瞻性安全评测项目,最为突出的应该是美国的NHTSA以及IIHS所设定的标准。这两个机构所给出的碰撞成绩,既鞭策了汽车厂商优化车架结构设计,随着近年对于主动安全技术的重视,也推动着汽车产品对前瞻技术向更安全的方向去努力。

      国内新版C-NCAP碰撞测试则援引自欧洲E-NCAP标准。去年7月12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发布了2013年度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东风日产新世代天籁以57分的最高分获得五星安全认证,2012版管理规则中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不论是中国的新版成绩还是最热门的IIHS碰撞,都显示出一个信号,日系车阵营:日产天籁、本田九代雅阁、凯美瑞等车型都在25%碰撞测试中表现突出。并且,这些车型国产化后,在C-NCAP中依然取得很高的碰撞评定。

      比起其他碰撞测试,IIHS特别引入了被称为Small Overlap的碰撞项目,俗称25%偏置碰撞,速度高达64公里/小时。这个项目模拟的是汽车过程没有避让成功造成的小角度“剪切”碰撞。百分百的正面碰撞,等于是充分利用了车体纵梁的全部吸能溃缩区域,在实际情况中发生几率越来越小。而偏置碰撞,特别是小角度碰撞,更符合对于实际状况的场景还原,并且25%及40%偏置碰撞,同样强调车架对吸能溃缩与高强度承受力的能力。

      对于越小角度的碰撞,出来在“远离”车体主纵梁安全碰撞承力结构下,车辆对于乘员的能力。在此碰撞测试下,不少车辆A柱及门框损毁严重,侧部气帘和方向盘气囊围成的直角盲区,也对乘员的安全产生了。对于小角度碰撞,日系车在IIHS的成绩一直不俗,SUV车型斯巴鲁名列前茅,而轿车之中,制造的日产Altima即国内天籁的兄弟,小角度碰撞为A(Acceptable),车顶强度为G(Good)。

      可以说,大部分厂家对汽车安全性的探究属于“看菜下饭”,主流的E-NCAP/IIHS/NHTSA怎么制定标准,在换代车型中都会特别顾及碰撞测试中要达到的设计指标。但是IIHS突然增加的25%给了很多之前不太重视这一款安全设计的车型“当头棒喝”。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重视,或者说在之前就已经意识到,未来安全碰撞测试会朝更小偏置角度发展。而以日系车型长期占领小角度偏置碰撞榜首的成绩来看,如何评定日系车与德系车的安全性能,或许也需要重新思考,破固化顽。

      其实,无论德系、美系还是日系厂商,都在量产车型的安全性研发上投入巨大。从最早期的稳固承力结构,到制造溃缩吸能与承力结构相结合的车架,在此之中产生了很多对于优化车辆安全的设计,随后通过大量碰撞试验,渐渐总结出经验:利用轻量化减小作用力,利用溃缩区吸收碰撞能量,利用承力结构分散、传导多余撞击力。

      一直以安全全球的德系车,在安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终于不再高枕无忧。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更安全?

      这其中说法复杂。以奥迪A4为例,眼下车型已经可以追溯到2006年,全新Altima则更晚推出,A4的车架结构设计相对于Altima更为早期,在全新25%碰撞测试中就更容易“败北”。这是车辆安全设计的时间差所导致的落差。而以同期技术水平来看,宝马3系在新25%碰撞测试中被评为M(Marginal),比起日产Altima而言要低一个等级。这似乎可以推测,对于小角度碰撞的重视程度,今后也将成为德系车能否继续以安全著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日系车从“小”开始的安全设计,或许将与未来安全碰撞测试要求更为相符。

      对于德系车安全性的传统印象,或许首先来自于其对于制造工艺的先期宣传。对于德系车来说,激光焊接、热成型淬火钢,这些都被认为是“硬货”的制造技术,而且在低配车型中也保留ESP配置,这些都使德系车印象向安全靠拢。反观日系车,一些负面新闻,如缺少防撞梁等报道,冲击了人们对于日系车的认知。然而事明,这其中还需要更多科学测试的涌入,使得消费者对于车辆安全性的理解更加深刻、客观。

      其实,对于德系与日系车,谁更安全的争论,就像涡轮增压与节油效果一样,如果要突破传统思维,以更为客观、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首先还需要更多科学的论据与测试。即便是碰撞成绩说话,德系车在小角度偏置碰撞中略有落后于日系,也并不是就能够论证德系车安全是一种伪命题。

      相反,用“你追我赶”来描述安全技术的发展似乎更加适合。无论是美系、日系还是德系,在车体安全性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里,通过大量的碰撞测试,参考前一代车型的碰撞经验,已经逐渐达成共识,对现有车架结构进行需求上的优化。而谁将这种技术先投入到量产车型上,或许谁就能在这一段时间领先于安全领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