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产业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层面,从产业振兴角度制定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市场层面,规范电影作品制作与流通中的商业主体的义务关系。
日本电影产业相对成熟,运营规范,版权费、制作费占比较大,演员片酬和宣传费用占比较小,因此没有出现过演员天价片酬、虚假宣传、票房掺水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关领域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的和政策导向。
日本电影产业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层面,从产业振兴角度制定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市场层面,规范电影作品制作与流通中的商业主体的义务关系。
日本于2001年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确立了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明确了国家和地方的权责利,具体了与振兴文化艺术有关的基本政策。其中第9条:为振兴电影、漫画、动漫及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艺术(即“艺术”),国家应采取支持艺术的制作和上映等必要政策。日本又在2004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内容的创造、及活用的法律》,也有学者将其称作日本的“文化产业促进法”。
版权方面,日本很早就提出“知识产权立国”。2003年,日本内阁依据《日本知识产权基本法》设置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负责协调分散于各个部门的知识产权事务,高度评价知识产权的价值。2012年,日本修改著作权法,其中将复制明知是他人违法上传的有偿音乐及电影作品的行为纳入了惩罚机制范围。据日本映画制作者联盟统计,在此前的2011年,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从动画网站上下载的就达到了12亿次。新著作权法通过确定对违法复制和下载行为的惩罚机制,较好地了制作方的利益,也强化了知识产权价值。在日本电影制作费中,著作权费占比较高,也是由于这一原因。
在日本,制定电影内容产业政策和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是文部科学省下属的文化厅与经济产业省,以及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此外,日本还有不少接受部门委托,以的交付金等公共资金作为运营费用的外部机构,如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电影产业振兴机构、财团法人图像情报教育振兴协会、财团法人日本影像国际振兴协会、行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等等。
经济产业省主导的电影产业政策在作品流通领域、确保公平竞争、制作领域、人才培育和消费者等5个方面来进行支持和监管。
在作品流通领域,对于促进日本电影作品国际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梦见牙齿松动如对于日本影人参与国际电影节以及参与国际电影共同制作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也依托行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日本电影在他国的盗版行为进行协调。
在确保公平竞争方面,通过增加多馆型影院的放映屏幕而增加电影作品的放映机会,以及打破发行和放映的垄断关系,积极促进放映市场的多样性。
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于电影产业不可或缺的组织、人力、财务、技术等专业化人员的培育给予支援,并依托日本动画协会、日本电子娱乐产业协会等所辖协会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消费者领域,主要是通过降低电影票价以及附带其他服务促进观众更多地走进影院。如日本的电影票售价一般为1800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而对于60岁以上老人则优惠为1100日元,此外每周三为“女性优惠日”,女性享受1100日元的票价。
200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主导制定了《内容产业全球化战略》。作为内容产业支柱之一的电影产业在该战略中首先明确了基本方向,就是在面对全球市场上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发挥日本电影产业的特长,从而加速日本电影国际化的步伐。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促进电影作品的出口。主要是开拓新的出口模式,比如通过与好莱坞的电影发行商合作,在制作电影作品时即引入外资参与,从而确保海外发行渠道,在国际共同制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其他国家观众可以接受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票房收益的提高。
第二,积极开展电影作品重新制作权的许可。对于在日本国内广受好评的电影作品,可以将其在海外市场的重新摄制权进行交易,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通过许可他人或以共同制作的方式在海外国家重新摄制电影作品,可以很好地解决语言、文化等障碍,增强电影作品的附加收益。
第三,增加对于海外共同制作的补助。在电影作品企划之初就引进外国投资人,在剧本选择、演员配置、资金筹措等方面放眼全球。
日本观众总体上对中国电影的认知较浅。据日本映画联盟的数据,2017年在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仅有8部。
佐藤康弘从2013年开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从事运营工作。据他介绍,普通日本人知道的中国电影作品很少,一些影迷或许能说出陈凯歌、张艺谋的名字。他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引进外国电影的数量在减少;二是日本观众对影片品质的要求较高。“当前日本进口电影的数量与本国制作电影的数量(594部)差不多。以前日本偏好华丽的好莱坞电影,但近年好莱坞也内容空洞化,日本影迷开始厌倦。”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度,佐藤认为,应该在提高中国电影的内容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加日中合作,包括改编日本的原作和进行共同制作。
“首先还是在于内容和技术,导演的知名度也有很大影响。”佐藤说,从1990年至今,张艺谋、陈凯歌的作品基本都在日本上映了,尤其是《红高粱》《霸王别姬》等名作,在日本为中国电影圈粉不少。“但是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投入巨额制作费、抓眼球、抢流量的作品比较多,这让日本影迷开始渐渐远离中国电影。日本影迷追求的不是表面内容,而是内容的深度。即使是巨额投资的电影,如果内容单薄,难以产生共鸣,日本影迷也会敬而远之。”佐藤还说,日本的很多影迷都是追导演,而不是追演员,所以要提高中国电影在日本的知名度,打导演牌很重要。
佐藤认为,改编日本的畅销作品或增加共同制作,是提高中国电影在日本接受度的可行途径。“日本电影界对中国市场也很关注,日本演员的片酬不像中国演员那么高。中国如果想制作在日本接受度高的电影,可以考虑通过国际合作引入新风。比如2017年东京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由陈凯歌导演、中日合拍的《妖猫传》,在中日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成为成功应对中日巨大电影市场挑战的一个范例。近年很多日本演员收到中国导演的邀请,比如浅野忠信、小田切让等,但遗憾的是他们演出的影片没有在日本上映,不为日本人所知。此外,近年一些根据畅销书改编的电影在日本颇受欢迎,如果中国电影瞄准日本市场,可以考虑对日本的畅销书进行改编翻拍。”
佐藤认为,提高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度,对于增进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大有裨益。“整体来说,日本人对中国尚知之甚少,经常听说中国是一个巨大市场,但实际上对怎么跟中国相处,却不清楚。我认为电影是一个很快、很好的途径。一些电影里是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看得多了就自然能渐渐知道邻国的真实样子。”
·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